台北是个兼容并蓄的国际城市,从建筑中即可感受融合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混搭风」。例如:和洋混合日式建筑的市长官邸、英式风格的台北故事馆、融贯三个时代权力辐辏的台北市中山堂、中西合璧的迪化街建筑群等,巧妙融合中西、新旧的设计,让台北的建筑充满多样混搭风采,也令人想探索建筑的前世今生及隐藏在其背后的故事。
▉市长官邸艺文沙龙 和洋混合式X艺文沙龙
台北市市长官邸建於1940年,为「和洋混合式」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由于台湾日式住宅受到明治时期西化运动的影响,除了日式建筑及和风榻榻米外,在客厅或书房的装潢及家具如沙发、书柜等,皆倾向西式风格。依学者李乾朗的研究,市长官邸与台东的厅知事官邸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本时代官邸。
三尺高的围墙、四周两、三层楼高的大树护荫下,市长官邸宛如被隔绝在一个宁静的时空中,涤清尘虑,令人坠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虚实画境……。事实上,此处已有60余年历史,1994年以前的历任台北市长,除吴伯雄外,包括高玉树、张丰绪、林洋港、李登辉、邵恩新、杨金欉、许水德、黄大洲等,任内都曾居住於官邸内。
1994年年底,最后一位入住的市长黄大洲卸任迁离後,官邸便无人居住。1995年陈水扁市长任内,举办「发现新官邸」记者会,邀请学者专家、艺文界、表演团体等举办座谈会,1996年元旦首度开放市民参观,其後并以「官邸咖啡屋」称之,提供有关音乐、戏剧、影片、摄影、美术、文学等各项艺术的展演场所,并可供作家、诗人等艺术创作者及台北市民聚会休闲之用。1998年,市长官邸艺文中心修建及表演厅兴建工程完工,重新开放。2000年马英九市长任内,将市长官邸定位为艺文中心,以文史哲为主轴,让原本的深深庭院更增添了些古意。
官邸内设有前庭广场、表演厅、和式讲堂、贵宾室、後院广场、生活艺术馆、阳光书阁、鱼池和雅致咖啡厅等,各个庭院造景也各有意境。这个幽雅多元的艺文空间,环境十分清幽,采光良好,只要一抬头就可映入满目绿意,颇适合在此沉思、冥想、阅读、写诗,无怪乎咖啡座上经常高朋满座。或者,也可以参观或参与官邸所举办的表演、展览、讲座活动,来一趟知性之旅。
除了市长官邸外,台北市目前属于此种和洋混合式建筑,还有台北当代艺术馆、北投梅庭(于右任避暑夏居)、重庆南路上的严家淦故居等地,也都值得一探究竟。
▉台北故事馆 英国都铎式洋楼x古蹟再生典范
近年来台北街头掀起一波波古蹟活化及历史空间再造的「文化环保」运动,一些原本闲置的空间在经营队伍的重新规划及经营之下,展现再生的生命力,其中台北故事馆由律师陈国慈首开风气以个人身分认养、经营及赞助,其事蹟令人津津乐道。
外表看起来如童话般、像个奶油大蛋糕的台北故事馆,原本称为「圆山别庄」,起建於1913年,於1914年完工,为仿英国都铎时期的半木构造建筑,在台湾相当罕见。建筑一楼以砖造作为承重墙,入口处为爱奥尼克式门柱;二楼为木结构,利用曲线、垂直、水平的木条构成二楼墙外树枝状优美的壁面。其它如歌德式塔楼与烟囱则是砖造,塔楼屋顶有弧形屋檐,采用铜瓦铺成,铜瓦历久产生铜绿,烙下岁月痕迹。整体建筑看来,砖与木「混搭」得相当有味道。
在这栋造型典雅的建筑内,可看到许多西式建筑或装潢元素,例如彩绘玻璃、壁炉、「新艺术」风格凸花磁砖和吊灯等,露台和欧式花园的设计,则令人想象昔日主人优雅生活的况味。
「当初大稻埕茶商陈朝骏兴建这栋建筑时才27岁,而且是盖在这麽靠近台湾神社的地方,可见他当时的地位。那时他的办公室在大稻埕,他可以搭船在这建筑物後方靠岸,直接进入建筑,真是非常优雅的生活!」陈国慈谈到圆山别庄时期的美好年代,言词间充满向往之情,加上老房子勾起她童年及在英国的回忆,就不忍让这栋老房子凋零。她以一个喜爱艺文和古蹟的法律人身分,认养这栋古蹟,将它打造为一个以怀旧为主轴的艺文空间,让社会大众能够轻松亲近古蹟,透过它认识台湾的历史及增加对古蹟的关怀。由每月上万参观人次、访客年龄层愈趋年轻化、「故事馆之友」日益增加、大小志工的投入等佳绩来看,都可看出台北故事馆的活力与潜力。
今年适逢台北故事馆「开馆10年」,馆方特别从4月13日至8月25日期间规划了圆山生态和历史风情导览、「贺卡的故事展」、「10周年回顾展」等活动,希望与民众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无独有偶,北投温泉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与台北故事馆十分相似,也是两层楼房,一楼为砖造,二楼为木造,外观采英国维多利亚式样基调的「洋风建筑」,浴场空间设计上有拱廊及彩绘玻璃等西洋建筑元素,浴池及榻榻米大厅等设计则采用日本传统建筑的工法,创建之初为东南亚最大的公共浴场,日本裕仁皇太子与国父孙中山先生都曾经到此一游,引为佳话,有兴趣的民众不妨来此挖掘更多故事。
▉台北市中山堂 三个时代权力辐辏x台北新乐园
「台北市中山堂是三个不同时代的权力辐辏地点,一是晚清的抚台衙,一是日治的公会堂,一是战後的中山堂。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都没有改变中山堂作为权力象征的事实。」当代台湾文学研究学者陈芳明曾在一篇〈昭和记忆‧民国颜色──从公会堂到中山堂〉文中如是说。
或许是由于中山堂深受不同时代的洗礼,在建筑形制及装饰上也「混搭」了中、日、闽、西洋等不同的建筑风格,融合古典与现代的特色,大致上为简朴折衷式风格,带点西班牙回教风格与欧洲古典主义。例如:外墙为浅绿色面砖的「国防色」、意境优美的西班牙回教式建筑外观及门廊;中式具有禅意的三楼台北书院及茶坊;融入日本公共卫生概念的净足池设计;沿女儿墙铺排延伸的红陶瓦,展现闽南风情。有趣的是,随着时空流转,原本代表日本皇室家徽的菊花柱头装饰,在1971年整修时改为国花梅花图案。
中山堂曾是官方色彩浓重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上演过无数冠盖云集、群情沸腾、开时代先河的戏码。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公会堂举行受降典礼,吸引了无数民众前往庆贺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光复後「公会堂」更名为「中山堂」,成为政府和各界举办节庆、重大集会,甚至接待外宾举行国宴的场所;中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及中华民国第二、三、四任总统、副总统就职大典也都在此举行。当然,还有蔡瑞月、林怀民的现代舞蹈,热门音乐杨弦的中国现代民歌演唱会等创时代风潮的表演,至今仍令许多人津津乐道。
如今中山堂已经卸除严肃的「官味儿」,成为复合式的艺文展演空间及休闲场域,俨然成为台北新乐园。走过悠悠岁月,中山堂在新时代以新任务「重回市民的怀抱」。
▉迪化街建筑群 多元混搭x创造千亿商机的老街
除了单栋建筑外,在台北有个街区还可看到多元建筑的「混搭」杰作,让逛街变得很有趣,这条街就是大稻埕迪化街。
迪化街宛如一座迷你的「国际版」建筑博物馆,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混搭建筑,从开垦初期的传统闽南式建筑,到洋楼式、仿巴洛克式、现代主义式,不只是建筑系学生的活教材,更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猎取美丽的建筑光影,而隐藏在街区的百年风华故事更耐人寻味,许多台湾知名企业从这里发迹或有所渊源,创造千亿商机。
依照建造时间的风格来举例的话,迪化街1段有几家店号的建筑颇值得一观。例如:传统闽南式建筑的胜丰食品行(154号)和林五湖祖厝(156号),以及洋楼式建筑的URS127公店(127号)、中西合璧(仿巴洛克式)的台湾农产公司(86号)、联华食品(李春生老宅,148号)及汉诚堂(131号)等,以及现代主义式(前期)的乾元行(71号)、屈臣氏大药房(小艺埕,34号)等。其中林五湖祖厝近年来刚修复完成,店面正面依照传统风格修造,完全没有使用任何一根钉子,整体形制、格局及装饰等呈现传统闽南建筑之美,难得的是,室内还保留楼井形式,令人回想过去店家老板在楼井工作、同时监督伙计工作的情景。
另一间乾元行为百年老店,属于巴洛克时期过渡到现代主义前期的建筑形式,如屋顶改以简洁的三角形构图、采用水平的檐板取代繁复的花草纹饰、以干净利落的铸铁栏杆取代繁复的花台形式等,人蔘图案的装饰则突显本店开的是「中药行」,相当具有巧思。
若是意犹未尽的话,还可到邻近几个建筑风格独特的景点走访及探索,细细品味曾经发生在大稻埕历史舞台上的雪泥鸿爪。例如菠萝富商叶金涂兴建的北福大稻埕叶厝(重庆北路2段172号),观赏其以红砖为主「混搭」巴洛克立面及装饰的独特风情;大稻埕茶商陈天来兴建的锦记茶行(贵德街73号),品味其仿厦门、鼓浪屿中西折衷式的三层洋楼豪宅风华;政商名流辜显荣兴建的盐馆(辜宅,归绥街303巷9号),欣赏其仿後文艺复兴式融合屋顶女儿墙和砖木材料「共构」的高门大户风采。
你喜欢哪种建筑风格呢?不妨试试「混搭」这一款,除了上述介绍的这些案例,台北还有更多的「混搭」建筑等你来探索,例如台北宾馆、自来水博物馆、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台北当代艺术馆、圆山大饭店、西门红楼等,或多或少都可找到「混搭」的因子,有空时不妨前去细细探究其「米克斯」(MIX)的光彩。
混搭! 建筑物语
混搭! 建筑物语
混搭! 建筑物语
相关信息
●市长官邸艺文沙龙 地址:徐州路46号 电话:2396-8198 网址:www.mayorsalon.tw
●台北故事馆 地址:中山北路3段181-1号 电话:2587-5565 网址:www.storyhouse.com.tw
●北投温泉博物馆 地址:北投区中山路2号 电话:2893-9981 网址:beitoumuseum.taipei.gov.tw
●台北市中山堂 地址:延平南路98号 电话:2381-3137 网址:www.zsh.taipei.gov.tw
文/许丽芩 摄影/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