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从工业城市转型为以观光、绿能及创意产业为主轴的城市,关键之一就是交通。
近年来高雄市在红橘两条捷运的带动下,城市发展得到极大的动能,影响所及包括土地的开发、观光产业快速成长、会展经济的酝酿,都与高雄捷运搭乘人次不断向上攀升产生极密切的连动。
2013年一开始,更传来好消息:全国第一条轻轨捷运顺利完成厂商的甄选,由统包商CAF(西班牙铁路建设和协助股分有限公司)及长鸿营造股分有限公司承揽,并於1月底完成统包工程、项目管理、监造的联合签约,预计在2015年完工通车,而捷运十字路网与环状轻轨,不但是高雄市大众捷运系统建构重要的一环,也同时牵动下一波的城市发展。
发展低碳大众运输是城市进步的象征,总投资经费高达165.37亿元的环状轻轨建设,在第一阶段8.7公里、14座车站的水岸轻轨在2015年通车後,结合「亚洲新湾区」计划的四大国际级建设,可望为高雄创造8千个就业机会、每年404万观光旅次、134.8亿元观光产值,带来约193亿元经济产值及560亿元外部经济效益的庞大利基。
旧铁道再生 活化都市空间
轻轨是一种「铁轨支承式」的都市公共运输系统,能在较小之转弯半径、坡度及街道上行驶,系统简单、载重轻、低成本、短工期、高效益而且具有升级的弹性。轻轨从1900年开始到1930年大为盛行,但1950年後汽车大量生产而趋於没落,但随着重运量捷运建设经费庞大,石油等能源价格昂贵,轻轨捷运再度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法国把轻轨捷运当作是都市更新的手段,英国和澳洲则是结合旧铁道更新,促进都市的活化。高雄市政府捷运局指出,高雄轻轨捷运则兼具这两项功能。
高雄这条水岸轻轨,主要是沿用原来台铁临港线的路权,起自临港线前镇调度站到凯旋三路,转入成功二路北行到新光路,再沿着海边路布设到新田路、英雄路,经光荣码头跨越爱河至真爱码头,进入驳二特区,衔接捷运西子湾站。这种作法除了具工程上的优点外,台铁东西临港线运输功能与价值再次提升,也保留了台铁光荣的历史及铁道文化价值。
高雄临港线是条沿着高雄港端口的铁路货运支线,2006年起,临港线路段陆续停驶,部分路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海岸自行车道。但是民众不须担心,未来的轻轨路权和自行车道、人行步道一并纳入设计,并不会形成排挤的现象。捷运局指出,高雄轻轨使用了台铁铁道的路廊好处多多,除了不会占用到既有的汽车路面,原本行人车辆甚少的凯旋到成功路段也会因为轻轨的建置面目一新,拆除现有灰白的围墙後,城市空间更加通透,市况也会因为轻轨穿梭其间而活络。
此外,既有的铁路路廊由来已久,地基路面夯实,还可以排除地下管线的问题,拥有很好的施工条件,因此市府对于工程进度的发展,抱着很高的期待。
全世界第一条 全面无架空线轻轨 留住景观蓝天
高雄市环状轻轨捷运计划的提出,最早是在2005年,原本规划路线长19.6公里,是一条行经爱河东侧的景观轻轨,但因为高雄捷运上路不久,运量尚未提升上来,厂商对于投资轻轨仍抱持观望的态度。陈菊市长基于重大建设不能等候空转,2011年拍板决定由政府自建。市府都市发展局也同时根据都市发展的需要,变更原有的路线,结合亚洲新湾区多项重大建设完工後的旅客服务需求,路线从河岸改走海岸,行经高雄旧港端口区,总长度也延伸到22.1公里,总投资金额达165.37亿元。在市府极力争取之下,中央同意将补助经费从44.09亿元提升至63.63亿元,另由市府自筹约101亿元兴建。
虽然高雄轻轨捷运从规划到动工走了八年,但是因着时空的变化和需要调整,让轻轨更符合高雄市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特别是近年来轻轨运输技术发展快速,最新超级电容技术的运用,使得高雄轻轨捷运有机会成为全世界第一条全线采用无架空线系统的轻轨,21世纪铁道运输的新指标。
轻轨之供电系统型式,一般系以架空线方式供电,这常见於欧洲轻轨系统,但这种系统需要在路在线空布设电车线及路线旁设立支撑柱,布设方式对都市景观比较有显着的影响,安全上也有疑虑。
然而技术的日新月异,无架空线轻轨已是未来的趋势,而高雄轻轨所采用的全程无架空线,行车电力采超级电池电容系统,列车到站20秒内完成充电,该系统是国际新趋势,目前卡塔尔、杜拜及北京西郊也正动工兴建中。
不过目前营运中的轻轨,大多还是部分无架空线,法国波尔多轻轨系统是第一个采用无架空线的现代轻轨系统,在其路网中有一部分是无架空线供电,主要原因是波尔多城市为了保护历史古蹟,不希望使用架空线供电系统破坏古蹟景观。现在欧洲有些城市,也是为了景观、现实的环境、或安全、民意的要求,多选择在路网的某一路段采无架空线系统,如德国海德堡、西班牙塞维利亚和萨拉戈萨等城市。
根据得标西班牙队伍的说明书,高雄轻轨列车是四节车厢的模块型态,第一阶段需购买九列车组,车身逾30公尺,行车密度尖峰为7分30秒,离峰为20至30分钟,满载250人至300人间。根据合约,高雄环状轻轨需在2014年底完成第一列列车上线测试,2015年6月通车营运,将是台湾第一条轻轨捷运建设。
绿意延伸 空间无障碍 100%低底盘 85%绿覆率
高雄环状轻轨另一大特色就是100%低底盘的设计。
旧式轨道车辆是高地板,月台高度约100公分,乘客必踩阶梯上月台进入车厢,因此搭乘捷运、台铁或高铁时,须上下楼梯或搭乘电梯或自动扶梯到达月台,如此乘客才能平顺进入车厢,同样搭乘公交车也需踩阶梯上车。这些设计对某些人而言,如推婴儿车、行动不便的乘客,都相当不利。随着设计的创新,轻轨车辆地板的结构从以往的高地板,经70%低地板,再发展到今日的100%低地板,已是世界趋势。
高雄轻轨捷运100%低底盘设计,将对推婴儿车、行动不便等乘客,免去爬上高架车站或步入地下车站所衍生上楼、下楼的不便,可成功打造交通运输的无障碍空间,让搭乘轻轨运输的民众更感便利。
高雄环状轻轨路线主要沿台铁西临港线采平面方式建造,轨道是属于嵌入型态,和路面不会形成高低差,除了十字路口及轨道线本身之外,都会舖上透水的绿草地,90%以上的绿覆率,较之现有汽车行驶路面,更具环保、节能、减碳的效益,候车站也准备配合装置太阳能系统。
因为车厢配备大片的窗户,车厢内明亮透光,空调系统提供舒适温度;车辆外型设计十分美观,配合现代化车厢内部设计,提供充分的视觉享受;行驶於轨道上,不同於公交车,不会受一般道路坑坑洞洞的影响;车体结构设计依国际标准,具防撞设计,设置警告设备降低风险,是相当安全的交通工具。
有市民认为轻轨和台铁一样,经过平交道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这是错误的观念,藉由路口号志计算机化设计,有优先号志,通过路口的时间很短,并不会形成交通阻塞,也可缩短旅程时间。
无缝转乘 建构高雄交通四象限
高雄市2012年公共运输年运量首度突破1亿人次,达到10,130万人次,是2007年的3倍,也比2011年的9,074万人次成长百分之12,高雄市的公共运输将从「求有」迈入「求好」阶段,随着高雄环状轻轨的启动,高雄大众运输系统的建构也将进入新的纪元。未来高雄环状轻轨将环绕高雄市部分重要区域,和高雄红、橘线结合,将高雄市区划分成四个服务象限,配合公交车路线的调整,高雄市的交通将更加便捷。
根据美国及法国捷运工程学者的相关研究,捷运路网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五种型态,分别为辐射形、横切形、切线形、沿边式、环状形型态,和高雄市的路网型态有关的则是辐射形和环状形,一般说来,环状线很少单独构成路网,均配合辐射线等共同组成。
2008年高雄捷运红、橘线十字路网通车营运之后,高雄市大众运输路网,以捷运为主干,公交车为枝,将乘客从高雄市各个角落带到捷运站,形成辐射形路网。轻轨通车之后,轻轨环绕的区域被划分成四个象限(I, II, III, IV),这种交通路网的形式,则是以轻轨和捷运为主干,公交车在这四象限内纯为接驳,成为循环公交车,班距可以只有3分钟,路线可以只有几公里,起点和端点都是在捷运站和轻轨候车站,不必绕弯迂回,大幅缩短候车时间。
集成高雄市公交车、捷运和轻轨功能,高雄大众运输的服务品质将大大提升,而轻轨和台铁的鼓山站、美术馆站、大顺路站也会形成三个转运站,在市区内铁路地下化之后会增加三块厝站和民族站,透过这些转乘机制,民众可经由轻轨转台铁往北往南至其它附近县市,将扩大市民生活圈,而其它附近县市民众也可以搭乘台铁经由这些转运站,转搭捷运及轻轨和公交车进入高雄市。
水岸轻轨当火车头 点燃亚洲新湾区投资动能
高雄环状轻轨捷运建设将是台湾第一条轻轨,由政府自办,全线长22.1公里,候车站共36处,和台铁与高雄捷运红、橘线皆有转运站,配合台铁地下化工程,分二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水岸轻轨,沿途有14个车站、一个机厂、二座桥梁,配合港区发展,串连起水岸区段海洋文化及流行音乐中心、高雄港旅运中心、高雄世界贸易展览会议中心、高雄软件科技园区、多功能经贸园区、驳二艺术特区等重要发展区域,也是市府全力发展之亚洲新湾区。
国立成功大学交通管理学系副教授郑永祥,对高雄环状轻轨未来营运之挑战指出,轻轨所能扮演之都市移动地标的角色,也必须与所通过之观光及购物景点紧密结合,而达到加乘之效果,如发行共同的折扣套票以及联合促销活动,以吸引潜在之旅客需求,更期许轻轨系统不仅只是一都市运输的交通工具,还可扮演「城市游园车」的角色,跟民众生活、都市的发展结合,能搭轻轨舒适优闲地欣赏高雄城市之美,同时对高雄的都市成长与休闲观光,带来正面且不可小觑的永续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