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旅游杂志 — 最新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3

勾勒城市美丽天际线

$
0
0

城市建筑影响城市的景观,也影响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近几年高雄市先後完成鼓山跨越一号船渠景观桥、翠华路自行车道专用桥、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中都湿地公园、红毛港文化园区、小林村纪念公园、右昌森林公园等公共地景建筑,其独特美学风格,为城市勾勒出美丽的天际线,具创意的造型,丰富了市民的想象力。然而,这些新建筑不仅是代表城市外在的更新,其深具人文环境思考的意涵,才是城市转变与跃进的核心价值,从而让居住所在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绿色永续的幸福城市。

翠华路自行车道专用桥与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为高雄营造出美丽的城市风景。(图∕鲍忠晖 摄‧李士豪 摄)
翠华路自行车道专用桥与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为高雄营造出美丽的城市风景。(图∕鲍忠晖 摄‧李士豪 摄)

 

  去年3月启用的凤山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其半户外式的建筑空间和特殊的薄膜天棚造型令人惊艳,频频登上国际建筑杂志和建筑专业网站,吸引广告及流行音乐MV制作前来拍摄,成为高雄公共建筑的新亮点。而左营区的翠华路自行车桥,打造出一个可观景、可休憩的生活场域,翻新一般人对桥的既有概念。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获荷兰MARK杂志与韩国DETAIL杂志专文介绍。(图∕陈玉霖建筑事务所 提供)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获荷兰MARK杂志与韩国DETAIL杂志专文介绍。(图∕陈玉霖建筑事务所 提供)

 

本期特别分别邀访设计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和翠华路自行车桥的建筑师陈玉霖、王煦中,藉由两位高雄新生代建筑人的设计理念分享,让我们更了解这些新建筑在高雄市转型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

回应市民使用空间的方式-陈玉霖

  与周边环境无缝接合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会让人不经意即进入其建筑场域,走在穿透其间的信道,可以感觉风的流动、看见光影的错落、听见路上的车马声,让人不禁惊讶这是文化中心吗?还是城市中的某个街角?

陈玉霖认为公共建筑就是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图∕李士豪 摄)

陈玉霖认为公共建筑就是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图∕李士豪 摄)

 

  「公共建筑的意义就是它属于所有人、属于城市,所有公共建筑应该跟城市没有界线、没有围墙,完全开放。」陈玉霖为城市公共建筑下了简洁的定义。

  陈玉霖说,大东文化艺术中心是台湾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地方文化中心,以前去文化中心买票、看表演、看展览有强烈的目的性,他设计大东时的初衷,是希望24小时整个空间都是人,不仅是来看表演,不小心走进来或被建筑吸引过来,都可以。

  但如何抛弃过去文化中心为艺术殿堂的神圣性与疏离性,创造一个没有目的性,大家又会来的地方?於是,陈玉霖将一栋建筑拆解成演艺厅、展览馆、图书馆几个区块,将中间的信道还给市民。

  因为整体建筑不设围阻体,与周边小学、巷子、桥梁等紧密结合,小学生可以经由信道到校上下学,附近居民也可以从这里上班或回家,信道成为市民自由穿梭的生活场域。

开放性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与社区紧密结合。(图∕鲍忠晖 摄‧李士豪 摄)
开放性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与社区紧密结合。(图∕鲍忠晖 摄‧李士豪 摄)

 

  「城市的公共建筑,必须回应市民使用空间的态度与方式!」受哈佛大学老师也是西班牙建筑名师莫内欧(RAFAEL MONEO)的影响,陈玉霖特别关注公共建筑与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链接关系。陈玉霖观察,台湾人习惯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活动,早晨、傍晚出来运动、散步,尤其喜欢晚上散步。

  为因应市民生活习惯及高雄炎热、多雨的气候,陈玉霖在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上空搭起薄膜天幕,薄膜可以透光又可隔热、通风,让整个空间充满阳光同时感觉凉快。

  至于令人惊艳的天幕造型,有人说像热汽球、有人说像漏斗,陈玉霖则笑说他女儿说像旋转木马。当初的构想是把帐篷倒过来做出特殊造型,陈玉霖认为它像什么都可以,都市需要一些想象力与故事性,像巴黎铁塔原是1889年世界博览会所立的临时纪念塔,本来用20年就要拆掉.,后来却成为城市象征与文学创作灵感来源,他希望大东能带给城市一些想象力。

另一个陈玉霖参与规划设计的红毛港文化园区,在空无一物的地上,他也重新创造了一个历史的想象空间。

红毛港文化园区在空地上重新创造出具当地故事想象力的历史空间。(图∕李士豪 摄)

红毛港文化园区在空地上重新创造出具当地故事想象力的历史空间。(图∕李士豪 摄)

 

  走进红毛港文化园区,数栋没有屋顶的新建筑聚落,交错着拆迁时保存下来的立面和山墙,新或旧?现在或过去?呈现荒缪的时空感。陈玉霖期望透过这个大型的装置艺术,触动民众的好奇心,进而去了解红毛港拆除、抗争与不舍的历史过程。这样城市空间因此有了故事,不仅只是文史资料。

  陈玉霖1973年生於台南,2006年回台在成功大学建筑系任教,大东文化艺术中心是他返台後所接的第一个建筑设计案,经过一年的通勤後爱上高雄,决定定居高雄当高雄人。

  陈玉霖认为高雄很有潜力,有河、港口、大海,具有跟世界接轨的气势与条件,对高雄的建筑他充满期待。他说,每个城市都有它的风土条件与使用建筑的方式,比如薄膜适合炎热多雨的气候,可能成为高雄建筑的特色,只要诚恳的去回应这些土地人文的元素,自然会长出和别人不同的样子,高雄建筑的自明性就会出现。

 

陈玉霖(1973

  陈玉霖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
  成功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硕士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士

近年在高雄重要作品

   2012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共同设计:张玛龙建筑师)
   • 获奖纪录:2012联合国国际宜居城市大奖-银奖、2012台湾建筑佳作奖、

        2012建筑园冶奖、2009国家卓越建设奖-最佳规画设计类卓越奖

04-06     夜晚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图∕李士豪 摄)

 

   2011 高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共同设计:张玛龙建筑师)

 

 

 

 

 

 

 

 

打造城市里的大家具-王煦中

桥梁不仅是机能性的穿越功能,也可以成为市民的生活空间。(图∕徐世雄 摄‧李士豪 摄‧张玛龙建筑师事务所柯贵祥、马艺彰 摄)
桥梁不仅是机能性的穿越功能,也可以成为市民的生活空间。(图∕徐世雄 摄‧李士豪 摄‧张玛龙建筑师事务所柯贵祥、马艺彰 摄)

 

  不论日夜、当行经鼓山区第一船渠人行桥、左营区翠华路自行车桥或是兴建中的前镇区凯旋路自行车桥时,很难不被它们优美的曲线、丰富的空间层次所吸引而多看几眼,原来桥也可以像个雕塑品,为冷硬的现代都会营造出浪漫的城市风景。
  参与设计的王煦中建筑师,分别为它们取了「哈玛星之贝」、「莲潭之云」、「蔓」三个很诗意的名字,他说,「桥梁也应该有丰富的表情,不只是机能性的基础建设而已。」

王煦中认为公共建筑就像城市中的大家具。(图∕徐世雄 摄‧居夏设计 草图提供)

王煦中认为公共建筑就像城市中的大家具。(图∕徐世雄 摄‧居夏设计 草图提供)

 

  专注於公共桥梁设计的王煦中,1978年生,还像个年轻大男孩,对公共建筑的可能性,满怀探索、实验与游戏的热情。他希望城市的公共建筑「就像一座城市里的大家具,像客厅的茶几、沙发,提供不同风貌的空间,让许多活动可以发生。」
  王煦中说,一个公共建筑必须考虑到人和自然两种因素,以翠华路自行车桥为例,桥面上设置有遮阳棚、座椅、景观平台,桥下有公园、草坡等可供停留的地方,民众可用很多不同的方式跟桥做互动,象是休息、乘凉、野餐或是在桥上眺望莲池潭、洲仔湿地等。此外,王煦中也将自然生态涵括进去,杈枒如树的桥墩对应一旁的原生植物园,挖空的桥面让藤蔓植物可以延结构往上长,营造出植物生长的友善空间。

鼓山区第一船渠人行桥吸引民众在桥上驻足观景。(图∕徐世雄 摄)

鼓山区第一船渠人行桥吸引民众在桥上驻足观景。(图∕徐世雄 摄)

 

  成长於动漫世代,王煦中从小就喜欢绘画,一度还想念美术系,由于对艺术与动漫影像的兴趣,让王煦中的设计思维更显自由伸展,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几座位於重要交通路段的桥梁,王煦中依周边环境的不同,营造出不一样的地景特色,鼓山人行桥可以像一尾鱼轻盈地横跨在第一船渠上;翠华路自行车桥上的遮阳棚像一朵飘在莲池潭畔的筋斗云;在凯旋桥上,王煦中要创造一座空中秘密花园,灵感则来自电影「阿凡达」里的生命之树。

  在高雄土生土长的王煦中说,美学与人文是建筑不能排除的元素,身为建筑师他常在工程师与艺术家两种角色间交替转换,希望他的作品除了是个大家具,还是个大玩具,能带给这个城市有趣的经验和惊喜。

左营区翠华路自行车桥以优美的曲线链接莲池潭与社区。(图∕鲍忠晖 摄)

左营区翠华路自行车桥以优美的曲线链接莲池潭与社区。(图∕鲍忠晖 摄)

 

  同时兼做室内设计的王煦中,对小空间的营造特别感兴趣,他说两者具有共通性,室内设计重视材料与材质的细节,从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帮助他在公共地景的设计上更细致、更有层次,不过做公共建筑可以碰触大一点的议题,获得的回馈也更大。

王煦中之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学习经验,让他对人文、对自然的关怀有更深层的坚持。也非常幸运地,可以将这个价值呈现在公共建筑作品中,连国外的同学看了都非常羡慕,为什么他可以这样做。王煦中表示,这跟高雄市政府的决心有关,高雄最近几年对公共建筑的用心与用意已经具有国际水平,一座接一座美丽的站体,串连成线的自行车道,在国外都少见,这正是因为这个城市背后有一个终极的理想─打造一个绿色永续的城市。    

 

王煦中(1978

  G-shop Design 居夏设计工作室负责人
  树德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兼任讲师
  国立成功大学都市计划系兼任讲师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建筑硕士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士

近年在高雄重要作品

    2013 高雄市前镇区凯旋路自行车桥

  (共同设计:张玛龙建筑师事务所+筑远工程)
   • 获奖纪录:2012中华建筑金石奖、2012国家卓越建设奖

04-11  凯旋路自行车桥为市民打造一个空中花园。(图∕张玛龙建筑师事务所马艺彰 提供)

 

   2010 莲潭之云高雄市左营区翠华路自行车桥

  (共同设计:张玛龙建筑师事务所+筑远工程)

   • 获奖纪录:2011联合国国际宜居社区城市竞赛金牌奖

        2011中华建筑金石奖、2011建筑园冶奖、2010国家卓越建设奖

04-12  左营区翠华路自行车桥的遮阳棚宛如一朵云彩。(图∕徐世雄 摄)

 

   2009 哈玛星之贝高雄市鼓山区第一船渠人行桥

  (共同设计:张玛龙建筑师事务所+筑远工程)

   • 获奖纪录:2010国家卓越建设奖

04-13  鼓山区第一船渠人行桥如一尾鱼横跨在船渠上。(图∕张玛龙建筑师事务所柯贵祥、马艺彰 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