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无视於周遭的环境,确实会造成令人困惑的效果,但相反的状况则能够为我们带来无比的乐趣──建筑如果带有鲜明的当地色彩,就算只是我们刚到一个国家所第一眼注意到的那种表面特征,也一样让人着迷不已。」
(幸福建筑/艾伦‧狄波顿)
产官学聚焦高雄厝
建筑是城市最重要的表情,它不单单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彰显这座城市的内在风情。和世界上许多重要城市一样,高雄也拥有栉比鳞次的超高大楼和指标性的建筑,但作为一个21世纪的宜居城市,高雄要拥抱的不只是历史的光荣,而是寻找到一种崭新的价值,成为世界城市的先驱。
高雄市左营区时代爵邸社区与邻近的福山药用植物园,全国第一个获选为经济部能源局补助的阳光社区。(图∕高雄市政府工务局 提供)
2012年在南台湾掀起的「高雄厝」运动,不但结合太阳能光电的发展,更揭示了环境永续、居住健康、反映在地自明性的三大精神,从观念到法令的松绑,重新建构一个充满在地文化、自然永续及友善的环境,并将以10至20年的时间促成高雄整体市容景观与建筑内涵的蜕变,展现城市发展的新视野。
第一个命题是:什么是高雄厝?
十八年前宜兰县政府开始举办「宜兰厝」推广活动,透过徵图寻找能够代表宜兰风貌的建筑形式,推广作为县民建屋的参考,在当地形成一股风潮,其它县市也陆续比照办理,而有嘉义厝、台南厝等型态出现。
美浓区现代街屋与传统客家建筑兼容。(图∕高雄市政府工务局 提供)
相对于这些地区,合并後的大高雄,面积达2947平方公里,垂直高差超过3500公尺以上,包含离岛、沿海、平地、丘陵、山地等不同地理条件,还有多元族群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建筑风貌需依地形、气候、族群多样化特性,展现多元文化与地景特色。所以高雄厝不能是一个模式,而是一种运动,南方的建筑运动,是一种社会参与持续发酵的环境文化工程。
推动高雄厝,从2012年3月发想,邀集产、官、学界的脑力激荡、密集研讨,达成了高雄厝必需因地制宜,反映高雄的城市文化与建筑特色的共识;也订出以高雄市常见的透天厝型态为主,分成平地型、丘陵型、山地型、沿海型,将拟定四种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准则,融合屋顶绿化、太阳光电、风力发电等,营造兼具低碳、宜居的高雄新建筑,并办理创意徵图活动,激发参与者对于宜居建筑和环境的想象。
2012年12月底建商版新建的「高雄厝一号」动土、预定今年底完工,高雄厝计划顺利与产业接轨,高雄市与业界携手,在推动有形的硬件建设与深耕无形的建筑文化上跨出重要的一步。
高雄厝一号 非典型透天厝
和市政府共同催生高雄厝的高雄市建筑经营协会会长洪光佐指出,高雄厝所涵盖绿建筑、太阳能光电、强调防灾与永续的设计理念,可以是带建筑业升级的力量;透过设计手法,也可以是文创产业。在和市府携手催生高雄厝的同时,洪光佐毅然决定将位於大寮捷运站旁的自有基地,依据高雄厝的理念来开发,证明高雄厝确实具有可实践性,并邀请长年推动建筑园冶奖的成员黄秀文、朱文明、曾瑞宏等三位年轻建筑师,组成高雄厝设计队伍操刀。
高雄厝一号设置有绿能屋顶并以「适应高雄气候」为设计重点。(仿真图∕高雄市政府工务局 提供)
高雄厝一号采用透水铺面创造会呼吸的透水基盘、设置深阳台、遮阳板、挑檐,达成有效的深遮阳,运用符合绿能屋顶设计的三維绿化与太阳光电板,还引入三維导流的通风设计,在透天厝垂直动线的楼梯间旁,留设适当天井,利用热空气上昇的浮力通风原理,同时屋顶开设顶侧窗,加上各楼层具通风效果的开口设计,形成最优化的对流效果,且解决高雄地区高温高湿所造成的居家环境问题。
访谈中洪光佐流露出一份自信与骄傲的说,一个建案聘请三位建筑师,原本可以盖14间透天厝,规划成高雄厝只剩下10间,是目前建筑业界非典型的作法,业界也在观望,希望高雄厝一号可以发挥抛砖引玉的效应。
品牌认证 与国际接轨
为了全面推动高雄厝,市府持续办理种子设计师培训、徵选文化工作者投入在地营造,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本土建筑文化,参与社区建筑的改造,并透过开发案公开征选媒合、举办绿建筑大奖评选、补助徵选社区工作坊、高雄厝学研究、论坛与座谈会等多管齐下,建构高雄厝的理论基础。其中,文化工作者第一波选出的高雄厝驻地工作坊树德科大横山创意基地及桥头糖厂白屋已挂牌运作,启动燕巢、桥头区的建筑环境营造、设计师实务操作,可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参与高雄的建筑文化。
高雄市全面推动高雄厝,持续办理种子设计师培训营及相关参访活动。(图∕高雄市政府工务局 提供)
2012年底市府再与国际永续建筑环境促进会(iiSBE)签订推动高雄厝绿建筑技术交流备忘录,引进国际绿建筑工具SBTool建筑评估制度,研订高雄厝建筑标章认证办法,并透过高雄厝学的奖助,与高雄在地学校的技术合作,发展出高雄在地的评估机制,同时订定富有绿建筑意涵的高雄厝建筑标章──包含:环境负荷(透水基盘、深遮阳)、社会文化、服务品质、室内环境品质、施工成果、创新设计(再生能源、自力营造)、后续维护管理等七大环境指标,让高雄厝未来与国际接轨,高雄成为环热带圈的生态城市典范。
今年市府再通过「高雄厝建筑标章认证办法」,以个案补助的方式,鼓励建筑师在设计时,纳入高雄厝七大指标元素,只要符合标章认证,市府会依计算出建筑的节能减碳量予以鼓励,促使高雄市建筑更能达到永续、节能、减碳的效能,借以提升高雄厝绿建筑和建筑文化品牌。
另外,去年11月市府也与香港中文大学、树德科技大学三方签订技术合作交流备忘录,将在生态都市物理环境、绿色产业培训、绿色建筑产业推展、高科技新技术在城市建设领域运用等方面,展开五年全方位的合作,为迈向生态永续城市典范共同努力。
从绿建筑到高雄厝
高雄市政府继2012年启动高雄厝计划後,今年还加码从法制面来实践推广高雄厝,研拟出高雄厝建筑设计办法,将尝试突破全国法规建筑技术守则限制,让高雄建筑屋顶、车库得以转化为绿建筑与防灾设施後不计入面积,并同意设置深阳台与深遮阳强化节能,同时推动能够让屋顶发挥生态跳岛与延滞强降雨的「绿屋顶」,除了因应南台湾炎夏的气候特性,还能为高雄创造更丰富的建筑景观。
工务局建筑管理处指出,高雄因为每年有2100~2300小时的长时间日照,夏季炎热多雨,传统街屋透天厝,常因为建蔽率限制而会有车库二次增建情形,为顾及市民生活需要,及节能减碳效益或对于都市发展、环境公益有所贡献,可以考量不计入建筑面积及容积。
事实上高雄市从去年开始领先全国,率先通过首创的太阳光电办法,也同步制定超越中央建筑法令标准的「高雄市绿建筑自治条例」及「高雄市建筑物屋顶设置太阳光电设施办法」,并将以「高雄厝计划」为平台,导入「人本、防灾、绿能、产业」等生态城市与光电智慧建筑的实践,今年再推高雄厝建筑设计办法,放宽屋顶可以有合法的空间设置,让屋顶具有绿化休憩、绿能发电、雨水利用及减灾、社区联谊活动、美化空中景观与城市天际线及减少违建等多重效益,都为建筑业界投下不小的震撼弹。
高雄市领先全国制定太阳光电设施相关法令,鼓励设置太阳光电设施。(图∕高雄市政府工务局 提供)
绿屋顶部份,目前市府已在市立美术馆、警察局新兴分局、凯旋医院及凤山东区税捐稽征处等处施作,为高雄空中创造更多舒适美观的绿色空间,未来鼓励公私有建筑物能设置三維绿化,每年天空将出现超过1万坪的空中花园,减碳642公吨,三年内可为高市增加10万平方公尺以上的绿屋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也提升城市防灾减碳的能量。
全国首创高雄市绿建筑自治条例
绿建筑是「高雄厝」的重要指标,高雄市议会在去年5月三读通过「高雄市绿建筑自治条例」,不仅造成高雄建筑业的震撼,也是全国绿建筑推动的领先指标,去年7月1日以後,高市新建建筑物都必须依据「高雄市绿建筑自治条例」设置雨水贮集槽、太阳光电板、屋顶绿化、电动车充电设施、自行车位与淋浴空间等多项绿建筑与绿生活设施,可望每年为高雄带来相当於7座世运主场馆太阳光电发电量、170坐标准泳池省水量、23座足球场绿化面积及1座本和里滞洪池之雨水贮留量。至今年2月底,高市现有150栋绿建筑标章建筑物,336栋获得绿建筑候选证书;而绿建筑自治条例公告施行迄今,已为高雄带来相当於2座世运主场馆太阳光电发电量及1.5坐标准足球场绿化面积,对节能减碳与省水效益确有正面效益。
建管处表示,高雄市绿建筑自治条例除了订定相关绿建筑规范外,也订有相关的奖励补助措施及授权,例如:绿建筑申请建照减收规费及奖励、补助民间绿建筑工程,大幅提高建商配合设置绿建筑设施之意愿。
又由于气候变迁影响,高雄市绿建筑自治条例也融入了市府「总合治水」政策,规范第一及第二类建筑物设置屋顶绿化及雨水贮集槽,发挥建筑基地收纳自身雨水的「微滞洪池」概念,将各个滞洪小水桶,以蚂蚁雄兵的力量汇集成一个大水库。
高雄厝绿建筑大奖
为配合高雄厝计划的社会参与,并向优秀的绿建筑实务建筑案学习,市府去年也举办了首届的「高雄厝绿建筑大奖」,在63件公私有建筑当中,经过两阶段的评选,共有23项建筑物体获奖。其中公有建筑组有山地型的那玛夏民权国民小学等5件、私有商业建筑组有亚洲新湾区内平地型的中钢集团总部大楼等3件、私有集合住宅店舖组有捷扬建设、隆大营建—都厅苑等9件,及私有透天住宅店舖组有居兴建设—翠堤等5件作品得奖,而室内设计组则是由橙田室内装修设计—靓海筑案获选。
领先全国 太阳能光电政策发威
要把高雄积极转型为低碳绿能城市,全年日照充足的高雄,相当有利於发展太阳能,市府也积极运用政策来推动,去年接续公告发布建筑物屋顶设置太阳光电设施办法、绿建筑自治条例、太阳光电设施推动小组设置要点、光电智慧建筑标章认证办法等四项全国首创的光电建筑法令,并发布补助建筑物设置太阳光电发电系统实施计划,启动光电媒合平台机制,这些光电建筑政策工具到位,顺势带动高雄市太阳光电设置量。
经济部能源局资料统计,去年全国22县市太阳光电同意核准案件数统计,高雄市是全国申请案件数第一高的县市,设置量15335峰瓩(KWp),相当15座世运主场馆的设置量。去年市府编列预算补助住宅社区设置太阳光电,计有88户提出申请,补助共约720万元;今年於4月起开办的光电补助,每峰瓩(KWp)补助8000至13000元,每一申请案及申请人最高补助60万元。
高雄突破全国建筑法令,首创屋顶可设置4.5公尺高的太阳光电设施,并在去年底於凤山完成第一座按装的光电智慧社区启用;今年1月还发布内政部通过的都市计划法高雄市施行细则,全市38区全部适用屋顶设置4.5公尺太阳光电设施可不计入容积,也是全国唯一拥有该项优惠的地方法令。为扩大推广,市府今年4月初审议通过修正「高雄市建筑物屋顶设置太阳光电设施办法」,再放宽太阳光电设施屋顶可全部面积附设,另得设置於屋顶突出物、露台、室内天井上方及外墙面,将向内政部提案争取放宽设置。
市府接下来将与能源局阳光屋顶百万座计划南部推动办公室,加强推动高雄阳光社区,并成立太阳光电设施安全辅导团,帮市民检视光电设施运作安全。预估太阳能光电设施总面积将可达8万坪,能逐渐取代屋顶违建铁皮屋及建筑水泥屋顶所呈现的空中地景乱象,并避免新违建产生。高市将赓续建构成低碳阳光城市,并引领其它县市跟进,带动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