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丽芩;摄影/廖硕文
在台北市,设计无所不在,设计不只是政府或专家的事,一般民众也能够使用各种媒材发挥创意,用设计来表现「心目中的台北」或「想让大家看到的台北」。
随着平板计算机或智慧型手机的普遍运用,App(Application software,应用软件)已融入民众生活,两位实践大学学生陈世璋和柯建诚的「台北学」期末作品,便是设计出介绍牯岭街区和大稻埕的App,以年轻的眼光、新的媒材来探看台北这些老地方所带给他们的设计灵感和新的感动,别具意义。
▓城南书香的复兴运动
陈世璋的牯岭街区App设计之旅
平凡的街屋店舖、稀稀落落的行人、偶尔呼啸而过的机车……乍看之下,牯岭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安安静静地偏处于台北市南区,稍不留意,便会错过它的存在。
但如果时光倒流数十年,牯岭街曾是台北旧书摊的大本营,最风光时期,整条街上聚集了两百多家旧书摊,至今仍有松林书局、书香城等老字号二手书店召告昔日书香遗痕;并曾因杨德昌导演的新浪潮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名噪一时。没落多时之后,在艺文界人士的奔走之下,将曾象征统治威权的中正二分局变身为小剧场,原本闲置的校长宿舍打造为南海艺廊多功能艺术中心,并在社区夥伴发起之下,举办牯岭街书香创意市集。2011年,随着纪州庵文学森林开馆,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南海艺廊与聚落夥伴更共同提出「台北城南文学创意生活圈」计划愿景,牯岭街区逐渐展现新的气象。
牯岭街这样特殊的书香氛围,吸引实践大学学生陈世璋以「牯岭街区」做为期末作品的主题。这位在台北出生、就读於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学系创新媒体组的年轻学子,由于高中念体育班拿过台北市拳击冠军,常到各县市比赛,开始会注意到各城市的差别,渐渐养成喜欢观察较少被人注意事物的习惯,觉得一个创作者应该要能感同身受、细心观察已经存在或习而不察的事情。所以当许多年轻人将目光放在繁华的东区或流行的西门町等地,他却注意到隐藏在台北城南牯岭街区的书香灵魂正等待复苏,从中发掘创作设计的养分。
「以前国高中时,很多学生喜欢往书店里跑,因为在书店你可以沉浸在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里,来忘记课业压力下的情绪,如果这是所有学生的一部分,我认为我们能从城市里的书籍去找到认识一个城市的线索。」陈世璋诉说着为何想以App来设计牯岭街区的理念,认为独立书店的存在很重要,一旦独立书店渐渐消失,我们的书籍选择权就只能交给单一核心价值的连锁书店来决定。而牯岭街除了旧书摊外还有一些日据时期的旧书,是个很有趣的地方,所以他以此为基地来设计App,「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透过App这样的现代科技媒介,将喜欢在城市中漫无目的逛书店的人潮吸引到牯岭街,到旧书摊那边实地经验一种与书本不期而遇的感觉,而非只是在荧幕前操作App。」
从他设计的App页面上,有几个主要项别,包括牯岭街的历史、市集、南海艺廊、牯岭街小剧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每项会有相关介绍,并体贴地附上地图及休息景点等,让人可按图索骥。但最特别的设计是随机功能,使用者可以透过系统随机选择书籍,按不同的年份找到如《美与色彩心理》、《毛主席语录》、《短篇小说集锦》以及一些中国古书画介绍等,宛如跨越不同的年代,回到当时阅读的情境之中,这些是在一般连锁书店难以体会到的阅读乐趣。使用者可免费试读10页,若是喜欢那本书,App就会提供各种方式将使用者引领至牯岭街去购买。
不过,由于书库建档是个浩大工程,还必须考量版权等问题,这也是目前陈世璋在设计App时亟待解决的瓶颈。无论如何,透过这位年轻学子的眼光与App设计,让人看到台北城南的书香生命力。
▓「巡‧寻」,觅觅(秘密)柯建诚的大稻埕App设计之旅
同样是老地方,大稻埕与牯岭街区的氛围相当不同,如果说牯岭街给人的感觉是种文学书香味的话,那么大稻埕散发的就是浓浓的庶民生活味,同时也是一个从古至今、与台北发展脉动息息相关的地方。
对于从国立交通大学资工系转到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学系新媒体组的柯建诚来说,会以「巡‧寻」为题来设计大稻埕App,主要是想跳脱一般旅行时惯有的「目的性」,随机探看任何吸引自己想去探索的地方,尤其想以背包客的角度来探看这座城市随时随地所带来的旅游惊喜。
「现代人的旅行常常是有目的性的,例如想去逛永乐市场,之后再到慈圣宫吃小吃摊,直接从甲地到乙地。但像这样的旅行方式往往会错过很多东西,尤其是像大稻埕这种处处充满惊喜的区域,许多过去遗留下来的痕迹零零散散错落在整个大稻埕里,如果以一般旅游找点的方式来游览,是很可惜的。」所以柯建诚在设计App时,故意不提供精准的地图信息,只提供景点的大致方位,这样旅人在找寻景点「巡‧寻」的过程中,就会左顾右盼,有机会发现屋檐上的雕花,招牌上的图案,或是走进原本不会钻进的巷弄当中,发现各式各样原本并无预期会看到的街道秘密,以及一般旅游书上未介绍的特色,让旅行本身回归到一种旅者自发性的体验和直观感受。
在设计App时,虽然是希望旅人自发性随机探看,但为了不失焦,柯建诚还是大致列出当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如大稻埕码头、迪化街、台北霞海城隍庙、小艺埕、「臻味茶苑」林家古厝、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李春生纪念教堂、锦记茶行、旧仁安医院、大稻埕教堂、圆环……等,除了有该地的相关介绍外,有些则透过新旧图片的介绍,让使用者更直观地发现当地的前世今生。特别的是,由于设计是从背包客的观点出发,所以在选点上,大多以适合民众自由出入的景点为考量,所以像有记茶行、波丽露等大稻埕地标,就暂时未列进来,反而是他自行发现的一些有趣小店如一家贩卖怀旧生活杂货的「秦境老仓库」,或是双连市场、宁夏夜市等巷内美食等,让他想要跟全世界背包客分享。
对柯建诚这位有自主性想法、对城市改革也抱有深切期望的热血青年来说,台北市本身已经拥有很多可贵的旅游宝藏及资源,「不要刻意去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用心」才是城市设计最好的品质保证。
无论是陈世璋的牯岭街区App或柯建诚的大稻埕App,其实都只是抛砖引玉,在台北市还有很多老地方等待新世代用新的观点来诠释,以开发更多的创意能量。